今日,我们接着讲述几个不在《百家姓》中收录,却又十分常见的姓氏,这几个姓氏似乎能找到些许的共同点。
“兰”姓,这是极为古老的姓氏。据文献资料记录,该姓氏有较多的来源。但有一个事实是,“兰”姓不在《百家姓》的收录中。
“兰”姓最早的来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君郑穆公,郑国国君为姬姓,穆公名为兰,又名子兰。按照当时的规矩,仅有嫡出的儿子(或者是嫡长子)可以沿用父亲国君的姓,其余庶出的子女仅可以使用氏。最终穆公的庶出子女便使用父亲的名为氏,这就是所谓“姬姓兰氏”的起源。
与此同时,距离郑国不远的楚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是为兰氏的第二个起源。
楚庄王之幼子为子兰,此子兰的庶出子女也同样使用父亲的名为氏。由于楚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所以此处的兰氏也成为熊氏的一个衍生氏,所谓“芈姓兰氏”的来源也即如此。
既然“兰”姓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那又为何不在宋朝《百家姓》的收录中呢?即便是后世进行《百家姓续编》也未曾将其收录进去。
对于此问题,请恕鄙人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猜测的是,编著《百家姓》之时,此“兰”姓数量应该极低;另一个原因有可能与历史上曾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兰”息息相关。
如今的彝族、土家族、满族、回族、壮族、瑶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均有“兰”姓人口,各个民族的“兰”姓起源各异。
因此,我们似乎还可以给这个人数并不多的“兰”姓给予一个民族融合推动者的标识。
前面两个段落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兰”姓的起源与少数民族朋友汉化改为“兰”姓的情况。事实是,以上两个“兰”姓皆不是如今“兰”姓的主要来源。如今的“兰”姓,大部分来自于“蓝”姓的改姓。
“蓝”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31位。若要追溯“蓝”姓之来源,于中国南北方皆有此姓氏可追寻。但是“蓝”姓改为“兰”姓,在有一个地方曾留下过一个可以找到历史根源的故事。
今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新坪大兰村、岭祖村,此两村落有着较大量的“兰”姓人口,且两村同源。他们祖上原本姓“蓝”,因为某一辈人犯罪,随即主动改为“兰”姓,传袭至今。
另外一部分的“蓝”姓改为“兰”姓,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了。曾经有一段时期,读书人地位不高,彼时彼刻,混淆“蓝”姓与“兰”姓也自然无法避免。上世纪70年代末,“二简字”推广,不少人就顺势把“兰”当成“蓝”的简化字来书写,导致原本是“蓝”姓的人士,一部分被迫改姓为“兰”。
如果您姓“兰”,或者您身边有朋友姓“兰”,可以各自回到宗祠去参看一下族谱,是否由“蓝”姓改姓而来。
说完了“兰”姓,这里面或许有一部分是二简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交织出的改姓结果,但终究还是能找到“兰”的历史根源。
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姓氏,就纯属于二简造字改别人祖宗的门牌了。
这个姓氏便是“付”姓。
“付”姓找不到任何的历史来源,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如若您姓“付”,也并非是祖上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那么您往上倒序三代人,要么姓“傅”,要么姓“符”。
据某些民间调查资料的显示,几乎有20%的“傅”姓在登记的时候被强行改为“付”姓;如若说“傅”姓改为“付”姓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部分原本是“符”姓被更为“付”姓就纯属没文化了,读音都不同,舍去所谓的偏旁强行简化。
只能说有些事情,细品起来,真的很遗憾。
如果您姓“付”,经历千难万阻,愿意把自己的姓氏改回去么?
与“付”姓的情况类似,您身边若有“代”姓或者“未”姓的朋友,问问朋友的祖上是否是姓“戴”和“魏”。
如今,依然有不少“戴”姓与“魏”姓人士,这两个姓氏也是由来已久,有明确的历史溯源。
70年代末,二简推广,一部分“戴”姓人士被迫改为“代”姓,一部分“魏”姓人士被迫改为“未”姓。
《百家姓》里未收录这两个姓氏,似乎全然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