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留存中国人的集体文化记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9:12:04    



01 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


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国家的象征,强调整合一系列文化遗产后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由国民高度认同、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具有社会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以及作为社会福利的游憩空间,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保护和创造。


国家文化公园,与经常提到的国家公园并不是一回事。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10月,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


从国家公园到国家文化公园,近年来,我国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不断进行着道路探索。国家文化公园由国家公园引申而来,是国家公园新的发展形式。中国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在国家(自然)公园、国家历史(遗址)公园等模式之外,探索一种符合“文化”公园特质的“中国范式”。


早在2016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1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9年7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0月,中央正式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今年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至此,我国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02 五大在建国家文化公园


长城的巍峨、大运河的壮美、长征的伟大、黄河的厚重、长江的磅礴,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在建的五大国家公园,代表的都是独一无二、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横卧于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经战国至明朝2000余年修建,最终呈现如今的规模。其一砖一瓦,皆由人造。这项人工奇迹,东起大海,穿越森林、草原、沙漠,横卧平原、山脉、高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的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起到保护两侧人民长时期安定生活的作用,也体现了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万里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象征,凝聚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北京八达岭长城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隋朝统一中国后,利用天然水道和古运河,开凿了沟通北京与杭州的人工运河,使江南、江淮、燕赵等地区能够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洛阳、开封等地联系更为密切,为唐宋的繁荣埋下伏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河流、湖泊、湿地等资源,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功地将南北方、政治经济中心与其腹地沟通连接。到了今天,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仍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段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两年,从江南到西北,行程二万五千里,地域覆盖之广阔,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红军在长征中翻山越岭,跋涉大江大河,面对过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长征路线的地貌极致之地多分布在西南地区,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脉。这里的自然景观壮美雄奇,令人心向往之,也令人望而生畏。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江西赣州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口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涵盖文化保护和展示、文旅发展和融合等各个方面。


南京长江大桥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全长5464千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几”字形姿态盘踞在中国北方大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黄河文化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不断影响着周围的多元文化。最终,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是一座巨大宝库,文化旅游资源在黄河流域比比皆是,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拟将河南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


黄河壶口瀑布



03 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给参与者提出了一道空前的难题。过去的国家公园都是以点、面布局,而几大国家文化公园则是呈线性分布,动辄有万里之遥,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沿线的资源禀赋和建设基础差异很大。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整合文物和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标志。具体路径是建设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方式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


不同历史背景、家底实力,让各地的展现形式、时代价值、历史区域等都有一定的个性。因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从历史背景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文化基础、文化资源、经济条件等因素,加大创意和策划力度,寻求更适合当地自己的发展路径。当然,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到线性文化遗产跨地区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景观上的连续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于冰认为,要统筹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重点是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比如长城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在政府、专业机构、企业主导的同时,还应组织开展公众意见征询和社区共建共享。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窦文章提出,长江文旅规划面临长江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问题,长江文化与沿线地方历史文化的融合发展问题,以及长江文化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重拳突破打造核心产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岚嘉提出,支持在黄河九省区建设若干黄河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东、中、西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廊道,提高黄河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和黄河文化服务质量,积极推进黄河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努力把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黄河文化的产业优势。


在国家文化公园的运营管理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建议,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引入以创意为灵魂、以文化为核心的多种新型业态。鼓励公众和志愿者参与,引导社团、民间协会、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合作伙伴机制,协助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与管理决策。


如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已基本明确,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国家文化公园必将打造成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更好地传承国家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