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人道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是故人道亲亲”,“亲亲”,亲爱父母。夹注:“言,先有恩。”为什么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因为人生在世,父母的养育之恩最重,没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孝敬父母,培养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树立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如果这种处世原则树立不起来,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以利害为原则。这件事对自己有利,就全力以赴;如果由利变成害,就不会竭忠尽智。一个人对自己有好处,就尽心尽力,如果由利变成害,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
《孝经》:“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而去爱别人,和德行相悖离;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而去尊敬别的人,和礼的要求相悖离。为什么相悖离?比如,逢年过节送礼,我们对谁的礼物挑得最精心、最用心?一般都是对领导、对生意合作伙伴,很少人是对父母。逢年过节,我们是想着对父母尽心尽力照顾关心,还是想着带儿女去旅游?出门在外,是想着给儿女买礼物让儿女开心,还是想着给父母买礼物让父母欢心?所以,中国人讲的孝,培养的是一个人的仁爱之心。而一般人讲的爱,是一种“情爱”,是一种“我喜欢”,其中还是有自私自利的情感在。
比如,我们亲父母一下,觉得父母需要这种亲爱,是考虑到父母的感受,这种动作叫作“仁爱”。小孩很可爱,我们亲他一下,是因为“我”觉得他很可爱,是满足“我”的需要,培养的是“情爱”。中国人为什么讲百善孝为先?因为孝培养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如果笼统说都是爱,那就区分不出哪一个是仁爱,哪一个是情爱。所以,治人道以亲亲为本,以亲亲为重。在孝敬父母、奉事师长的过程中,把自己放下。只有把自己的意思放下越多,才越能看到对方的需要,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知见强加于人。
“亲亲故尊祖”,能够亲爱、孝敬父母,必能孝敬父母的父母,而祖父母也有他们的父母,这就像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一个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人,必然尊敬祖先。
怎样尊祖?就是通过祭祀。《论语》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远”,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祖宗过世已久,二是父母过世已久。为什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一个人连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定时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面祭祀祖先,一面还打爹骂娘,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一个人能够祭祀祖先,感念祖先的恩情得多么深厚。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祭祀。
“尊祖故敬宗”,孔颖达疏:“祖既高远,无由可尊,宗是祖之正胤,故敬宗。”“正胤”,正宗的后嗣。祖先高远,没有办法表达尊敬,宗是祖先正宗的后嗣,所以尊重祖先必然爱敬宗族。因为宗族都是祖先的后裔。
“敬宗故收族”,“收”是聚。爱敬宗族,就能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的次序团结族人。
“收族故宗庙严”,“严”,尊严有序。孔颖达疏:“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之所以尊严也。”如果族人离散,骨肉乖离,宗庙祭祀就不能庄重严肃。如果能够团结族人,亲族不相离散,且昭穆有序,就可以使宗庙肃穆庄严。
什么是昭穆有序?《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这是讲宗庙制度,一般是太祖庙在中央,东为昭,西为穆。
天子的七庙是哪七庙?首先是四亲庙,“四亲”指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二祧(tiāo)庙”,就是高祖的父亲,还有高祖的祖父,也称天祖和烈祖。还有“始祖庙”。这是一般的七庙。
《礼记》所记载的是根据周朝的礼制,郑玄注:“此周制七者,太祖与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朱骏声在《说文解字通训定声》中解释:“周制天子七庙,太祖四亲之外,有文武世室二祧也。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其制太祖庙在中,昭东穆西,昭庙在东面,穆庙在西面,皆别为宫院。凡亲过高祖,则毁其庙,以次而迁。”根据周朝礼制,天子七庙是指太祖庙和四亲庙,“二祧”指“文武世室二祧”,就是文王和武王。“世室”是什么意思?世世不毁,也就是文王和武王的祧庙永远立在宗庙之内,不外迁。
按照礼制,凡是远过高祖,就要迁出宗庙。迁出的神主到哪里去?迁入祧庙,即远祖庙。帝王对远隔数世之祖,依照礼制将其神主迁入远祖之庙。但是文王和武王的庙不会迁出。由此可见,周人对开国祖先的恭敬、感恩以及追念之心。
“宗庙严故重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社稷”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的代称。孔颖达疏:“此以下并立宗之功也,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若能先严宗庙,则后乃社稷保重也。”这里讲的是立宗庙的功效。如果一个人重视宗庙祭祀的肃穆,也一定会重视国家。因为国家不保,他的宗庙也就保不住,所以,“宗庙严故重社稷。”
“重社稷故爱百姓”,“百姓”,这里是指百官。孔颖达疏:“既有社稷可重,故有百官可爱也。”既然很重视国家,希望把国家治理得安定,他一定会爱护百官,因为百官负责具体治理国家的工作。
——摘自《群书治要·礼记》讲记